最高法发布审理破坏广播电视设施案件等的司法解释

作者:最高院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1/6/12 16:51:32 点击数:
分享到 65.6K
导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于13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段时期以来,故意破坏、过失损毁广播电视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逐渐增多、危害日益严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于13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段时期以来,故意破坏、过失损毁广播电视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逐渐增多、危害日益严重。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以来,全国仅破坏有线电视传输线路案件就发生5000余起,破坏国家光缆干线传输线路案件1000余起,盗割无线发射台(站)天馈线、地网线案件700余起。
据悉,《解释》共八条,规定了八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1)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认定标准;(2)破坏广播电视设施,“造成严重后果”的认定标准;(3)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行为的定罪处罚标准;(4)建设、施工过程中故意、过失损毁广播电视设施的定罪处罚规定;(5)盗窃广播电视设施同时构成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时的处理;(6)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尚未危害公共安全的处理;(7)破坏广播电视设施构成犯罪,同时又利用广播电视设施实施其他犯罪时的处理;(8)有关广播电视设施的认定依据。
解释规定,采取拆卸、毁坏设备,剪割缆线,删除、修改、增加广播电视设备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非法占用频率等手段,破坏正在使用的广播电视设施,造成救灾、抢险、防汛和灾害预警等重大公共信息无法发布的,以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解释》将破坏行为造成以下情形的,认定为“造成严重后果”,以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一)造成救灾、抢险、防汛和灾害预警等重大公共信息无法发布,因此贻误排除险情或者疏导群众,致使一人以上死亡、三人以上重伤或者财产损失五十万元以上,或者引起严重社会恐慌、社会秩序混乱的;(二)造成省级以上广播电视台中直接关系节目播出的设施无法使用,信号无法播出的;(三)造成省级以上广播电视传输网内的设施无法使用三小时以上,地市(设区的市)级广播电视传输网内的设施无法使用十二小时以上,县级广播电视传输网内的设施无法使用四十八小时以上,信号无法传输的;(四)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上一篇:最高人民法院再发通知: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及相关职务犯罪 下一篇:最高法院就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出台司法解释